𠔿

𠔿
𠔿
部首冂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4画
异体字
基本解释

UNICODE

𠔿字UNICODE编码U+2053F,10进制: 132415,UTF-32: 0002053F,UTF-8: F0 A0 94 BF。

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康熙字典

甘【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康熙字典 𠔿

www.911chaxun.com

〔古文〕𠙸𠙿《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𠀤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甘茂甘羅,𠀤秦人。

《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𠋫之聖也。

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𠔿

甘【卷五】【甘部

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从甘。古三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甘

(甘)美也。羊部曰。美、甘也。甘爲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从口含一。一、道也。食物不一。而道則一。所謂味道之腴也。古三切。古音在七部。凡甘之屬皆从甘。

音韵方言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aːm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三平聲一等開口下平二十三談kɑmkɑmkɑmkɑmkɑmkɑmkamgan1kamkam說文作目美也又隴右州本月支國漢匈奴觻得王所居後魏爲張掖郡又改爲州取甘峻山名之界有弱水祁連山上有松栢五木美水茂草冬温夏涼又有仙樹人行山中飢即食之輒飽不得持去平居時亦不可見也又姓武丁臣甘盤之後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士甘先三氏古三切七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ꡂꡏgamkam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監咸開監咸陰平開口呼kam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沽三二十一覃平聲
胡甘二十一覃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三十一甘敢紺蛤陰平物之美味曰甘又快心曰甘心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