㫀字UNICODE编码U+3AC0,10进制: 15040,UTF-32: 00003AC0,UTF-8: E3 AB 80。
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huge tripod of bronze with two ears; heavy three-legged ealdron or sacrificial vessel regarded as a type of imperial power, the Empire, a kind of cooking utensil used in ancient times
㫀【備考·卯集】【斤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911chaxun查询·新华字典
《搜眞玉鏡》同鼎。
鼎【卷七】【鼎部】
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凡鼎之屬皆从鼎。都挺切
(鼎)三足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三足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許亦從俗通用。象析木㠯炊。巳下次第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者、判木也。反?爲?。一?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㒳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貞省聲。大徐本無。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或曰離爲目。㢲爲木。鼎卦上離下㢲。何不以此說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若六書之會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與木不相合也。故釋下體爲象形。上體爲諧聲。古叚鼎爲丁。如賈誼傳春秋鼎盛、匡衡傳匡鼎來皆是。鼎之言當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此字依韵會補。离魅蛧蜽莫能逢之。㠯協承天休。离俗用螭。依禸部則當作离。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傳不言鑄鼎荆山之下。尙書古文疏證云。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漢縣也。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禹貢北條荆山在南。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荆山。在馮翊懷德之南。山下有荆渠。酈氏水經注。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貢北條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卽夏后鑄九鼎處也。易卦㢲木於下者爲鼎。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與㬜下引易證从日一例。古文㠯貝爲鼎。籒文㠯鼎爲貝。二貝字小徐皆作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貞爲鼎。籒文以鼎爲則。亦誤。今正。京房說貞字鼎聲。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許說???者、籒文之則員霣妘字。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凡鼎之屬皆从鼎。
◎ 粤语:ding2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鼎 | 鼎 | 耕 | 頂 | kleːŋʔ'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鼎 | 頂 | 都挺 | 端 | 青開 | 迥 | 上聲 | 四等 | 開口 | 青 | 梗 | 上四十一迥 | tieŋ | tieŋ | teŋ | tɛŋ | teŋ | teŋ | tɛjŋ | ding3 | tengx | tenk | 說文云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鼎 | ꡊꡞꡃ | ding | tiŋ | 上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鼎 | 鼎 | 端 | 庚青齊 | 庚青 | 上聲 | 齊齒呼 | tiəŋ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鼎 | 頂 | 都領 | 十八梗 | 庚 | 上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㫀 | 頂 | 端 | 英 | 第七英影應益 | 陰上 | 同上(同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