䈜

拼音qìn
注音ㄑ一ㄣˋ
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5画
异体字𣖯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一一丶フフ丶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一一丶フフ丶
基本解释

UNICODE

䈜字UNICODE编码U+421C,10进制: 16924,UTF-32: 0000421C,UTF-8: E4 88 9C。

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interchangeable 沁) to leak; to soak through

康熙字典

䈜【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康熙字典 䈜

911chaxun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集韻》𠀤七鴆切,音沁。《類篇》墨漬筆也。《廣韻》墨工人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䈜

沁【卷十一】【水部

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从水心聲。七鴆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沁

(沁)沁水。出上黨榖遠羊頭山。東南入河。上黨郡榖遠、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縣縣城南故榖遠城、漢縣也。前志榖遠下曰。羊頭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東南至熒陽入河。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黨河內河南也。水經曰。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南過榖遠縣東。至熒陽縣北。東入於河。按水經及注皆云至熒陽入河。師古據唐時在懷䩤武陟入河。疑轉寫錯誤。非也。古水道與唐時不同耳。山海經水經舉涅謁戾山、班許舉榖遠羊頭山者、羊頭卽謁戾也。戴先生曰。山在今武鄉縣西百二十里。西北接祁縣平遙縣。西南接沁源縣。一名麓臺山。迆邐而西爲綿山。其北爲介休縣。西爲靈石縣。皆謁戾山也。今沁水出沁州沁源縣西北百里之綿山東谷。西南流經平陽府岳陽縣東。又折而東南經澤州府沁水縣東。又南經陽城縣東而入河南懷慶府畍。歷濟源縣東北。又南經府城北。又東南經武陟縣東、修武縣西而入於河。與唐時入河處同。从水。心聲。七鴆切。七部。經典釋文引郭樸三蒼解詁曰。音狗吣之吣。吣今譌作沁。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粤语:kaam4 kim4 saam3 zaam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hlɯm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七鴆侵A沁A去聲三等開口侵A去五十二沁tsʰi̯əmtsʰĭĕmtsʰiəmtsʰjemtsʰiɪmtsʰimtsʰimqin4chimhcimm䈜墨工人具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ꡑꡞꡏ

tshimtsʼim去聲

ꡛꡞꡏ

simsim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侵尋齊侵尋去聲齊齒呼tsʰiəm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七鴆二十沁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七金錦禁急陰去水名又以物探水爲沁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