慼

拼音
注音ㄑ一
部首心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5画
异体字 笔顺一ノ丨一一丨ノ丶フノ丶丶フ丶丶一ノ丨一一丨ノ丶フノ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ī(ㄑ一)

1、同“”。

UNICODE

慼字UNICODE编码U+617C,10进制: 24956,UTF-32: 0000617C,UTF-8: E6 85 BC。

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orrowful, mournful; sorr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idian.911chaxun.com

〈形〉

(1) 忧愁;悲伤 [sad;sorrowful]

慽,忧也。从心,从戚。今字作慼。——《说文》

(2) 经传皆以戚为之

戚嗟若。——《易·离》

自贻伊戚。——《诗·小雅·小明》

(3) 又如:慼貌(忧伤的面色);慼恨(又忧又恨);慼忧(忧伤)

词性变化

〈名〉

通“戚”。亲戚 [relative]

寮朋亲慼,莫不失声。——《小黄门谯敏碑》

君之群慼,并时繁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康熙字典

慼【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康熙字典 慼

zidian.911chaxun.com

《唐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音戚。《說文》憂也。《書·盤庚》率𥸤衆慼。

叶子六切,音蹙。《班固·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栗取弔於逌吉兮,王膺慶於所慼。

通作戚。《詩·小雅》自貽伊戚。《左傳》作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慽【卷十】【心部

憂也。从心戚聲。倉歴切〖注〗慼,俗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慽

(慽)𢝊也。小明曰。政事愈戚。傳曰。戚、迫也。又曰。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按下傳謂戚卽慽之叚借字也。戚者、戉也。从心。戚聲。倉歷切。古音在三部。或書作慼。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海陆丰腔] cit7 [梅县腔] cit7

◎ 粤语:cik1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hlɯːwɢ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倉歷錫開入聲四等開口入二十三錫tsʰiektsʰiektsʰektsʰɛktsʰektsʰektsʰɛjkqichekcek憂也懼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ꡑꡞtshits'i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齊齊微入聲作上聲齊齒呼tsʰ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七迹七陌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陰入憂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