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

拼音bàng pǒu bèi bēi
注音ㄅㄤˋ ㄆㄡˇ ㄅㄟˋ ㄅㄟ
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2画
异体字 𣘙 𤗏 𢶶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àng(ㄅㄤˋ)

1、古同“”,棒子。

2、911查询·新华字典

2、连枷,一种农具。

3、星宿名,“天棓”的简称。

4、根。

其他字义

pǒu(ㄆㄡˇ)

1、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

2、911查询·新华字典

2、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其他字义

bèi(ㄅㄟˋ)

1、〔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

其他字义

bēi(ㄅㄟ)

1、古同“”,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UNICODE

棓字UNICODE编码U+68D3,10进制: 26835,UTF-32: 000068D3,UTF-8: E6 A3 93。

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木、咅声

English

hit, str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911查询·新华字典

bàng

〈名〉

(1) 棍,杖。“棒”的俗字 [rod;stick]。如:棓击(用棍棒打)

(2) 梿枷 [flail]

(3) 另见 bèi

其它字义


bèi

(1) ——“五棓子”( wǔbèizǐ)即“五倍子”,药名

(2) 另见 bàng

基本词义

911查询·新华字典

bèi

(1) ——“五棓子”( wǔbèizǐ)即“五倍子”,药名

(2) 另见 bàng

康熙字典

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康熙字典 棓

911查询·新华字典

同棒。

連枷也。打榖具。《揚子·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棓。

天棓,星名。《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五星曰天棓。《索隱》蒲縻切,音皮。

《唐韻》普口切,音剖。義同。

擊也。《揚子·太𤣥》遠之𥅠,近之棓。

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公羊傳·成二年》踊于棓而闚客。

《類篇》蒲侯切,音裒。義同。

木名。《類篇》依樹生枝如網。

《集韻》蒲來切《唐韻》蒲回切,𠀤音裴。《集韻》板也。《唐韻》姓也。《前漢·袁盎傳》盎之棓生所問占。

《集韻》晡枚切,音杯。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棓

棓【卷六】【木部

棁也。从木咅聲。步項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棓

(棓)梲也。棓棒正俗字。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淮南書。寒浞殺羿於桃棓。從木。咅聲。步項切。按咅聲在四部。合韵也。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5 poi5 [客英字典] pui5 [海陆丰腔] pui5 poi5

◎ 粤语:bui4 paang5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broːŋʔ或從部
bɯː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薄回平聲一等合口上平十五灰bʱuɑ̆ibuɒibuᴀibuɒibuʌibuoibwəjpei2buaibuoi姓也前漢爰盎之棓生所問占又龐項切
縛謀平聲三等開口下平十八尤bʱi̯ə̯ubĭəubiubiəubɨubiubuwfou2biubiou杖也又音棒
步項上聲二等開口上三講bʱɔŋbɔŋbɔŋbɔŋbɣʌŋbɯɔŋbaɨwŋbang4brungxbeonk上同魏志云曹操爲北部尉門左右縣五色棓各十枚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ꡎꡟꡠ

buepuɛ̆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合齊微陰平合口呼pu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房鳩十九尤平聲
步項十七養上聲
蒲浪十七漾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八魁賄誨陰平同上又校杯(酒盞)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