焠
1、同“淬”。
焠字UNICODE编码U+7120,10进制: 28960,UTF-32: 00007120,UTF-8: E7 84 A0。
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temper; burn
◎ 焠
〈动〉
(1) 焠火,将金属加热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以加强其硬度 [quench]
焠,坚刀刃也。——《说文》
清水焠其锋。——《汉书·王褒传》
(2) 又如:焠针(火针)
(3) 浸染 [be contaminated]
以药焠之。——《史记·刺客传》
(4) 又如:焠轮(猎获野物之血染红车轮)
(5) 烧…的外露表面或一部分 [scorch]。如:焠掌(烧灼其掌);焠儿(引火的小木片。又名发烛、火寸);焠着(烧着)
焠【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zidian.911chaxun.com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堅刀刃也。《玉篇》火入水也。煗也。《史記·天官書》火與水合爲焠。《註》晉灼曰:火入水爲焠。
又《荆軻傅》使工以藥焠之。《註》索隱曰:焠,染也。《前漢·王褒傳》淸水焠其鋒。《註》師古曰: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又《韻會》燒也。《荀子·解蔽篇》有子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註》焠,灼也。《韻會》通作淬。
焠【卷十】【火部】
堅刀刃也。从火卒聲。七內切
(焠)堅刀刃也。王裦傳。淸水焠其鋒。郭樸三倉解詁曰。焠、作刀鋻也。焠子妹切。鋻工練切。師古云。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按火而堅之曰焠。與水部淬義別。文譌作淬。非也。天官書曰。火與水合曰焠。从火。卒聲。七內切。十五部。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i5 [客英字典] cui5 [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 粤语:ceoi3 seoi6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焠 | 卒 | 隊 | 無 | shuːds | 七由士校改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焠 | 倅 | 七内 | 清 | 灰 | 隊 | 去聲 | 一等 | 合口 | 灰 | 蟹 | 去十八隊 | tsʰuɑ̆i | tsʰuɒi | tsʰuᴀi | tsʰuɒi | tsʰuʌi | tsʰuoi | tsʰwəj | cui4 | chuaih | cuoy | 作刀鋻也天官書曰火與水合爲焠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淬 | ꡑꡟꡠ | tshue | tsʼuɛ̆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淬 | 翠 | 清 | 齊微合 | 齊微 | 去聲 | 合口呼 | tsʰui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焠 | 翠 | 七醉 | 七隊 | 灰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淬 | 遂 | 心 | 雖 | 第二十二雖髓歲 | 陽去 | 滅火器又染也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