礮

拼音pào
注音ㄆㄠˋ
部首石部
部外笔画16画
总笔画21画
异体字 𥔰 𨋛笔顺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丶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ào(ㄆㄠˋ)

1、同“”。

UNICODE

礮字UNICODE编码U+792E,10进制: 31022,UTF-32: 0000792E,UTF-8: E7 A4 AE。

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ancient ballista for throwing heavy stones a cannon, a gun

康熙字典

礮【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6画

康熙字典 礮

911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𠀤拋去聲。俗作砲。機石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張晏曰》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械,號將軍礮。

通作拋。《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註》卽今拋車。《集韻》亦作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礮

炮【卷十】【火部

毛炙肉也。从火包聲。薄交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炮

(炮)毛炙肉也。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从火。包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u5 [客英字典]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宝安腔] pau5 [梅县腔] pau5

◎ 粤语:paau3

◎ 潮州话:pau3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ʰreːw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匹皃去聲二等開口去三十六效pʰaupʰaupʰaupʰaupʰɣaupʰɯaupʰaɨwpao4phrauhpheaw礮石軍戰石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ꡍꡓ

phawpʼaw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蕭豪開二蕭豪陽平開口呼pʰa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披教十三效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八交絞教陰去火炮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