箄

拼音pái bēi
注音ㄆㄞˊ ㄅㄟ
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4画
异体字𠥉 𨲋 𨲥 𥱼 𥴖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ái(ㄆㄞˊ)

1、大的筏子。

其他字义

bēi(ㄅㄟ)

1、古代一种竹制的捕鱼具。

UNICODE

箄字UNICODE编码U+7B84,10进制: 31620,UTF-32: 00007B84,UTF-8: E7 AE 84。

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竹、卑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911chaxun查询·新华字典

〈名〉

(1) 宠篓之类的竹器 [bamboo's basket]

(2) 另见 bēi

基本词义

pái

〈名〉

大筏 [big raft],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如:箄筏(大筏);箄船(当船用的竹筏或木桴)

康熙字典

箄【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康熙字典 箄

911chaxun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廣韵》幷弭切《集韻》《韻會》邊迷切,𠀤音篦。小籠也。《類篇》捕魚器。《揚子·方言》𥴧小者,南楚謂之簍,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註》今江東呼籠爲箄。《廣雅》箄,𥴧也。

名簍,又名籅,又名䈱。

《集韻》蒲街切,音牌。大桴也。《後漢·岑彭傳》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汎、將數萬人,乗枋箄下江關,擊破馮駿及田鴻等。《註》枋箄,以竹木爲之,浮于水上。郭景純曰:水中箄筏也。

《集韻》必至切,音𢌿。薄也。

上聲。《集韻》《韻會》𠀤補弭切,音辟。簁箅也。

入聲。《集韻》蒲歷切。音辟。亦薄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箄

箄【卷五】【竹部

簁箄也。从竹卑聲。并弭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箄

(箄)簁箄也。絫呼曰簁箄。單呼曰箄。方言。箄簍籅䈱𥴧也。𥴧小者、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之箄。郭云。今江東呼小籠爲箄。按許意簁箄與𥴧各物。从竹。卑聲。幷弭切。十六部。按考工記注。鄭司農云。綆讀爲關東言餅之餅。謂輪箄也。玄謂輪雖箄爪牙必正也。箄、劉昌宗薄歷反。李軌方四反。箄謂偏僻。漢人語也。與箅字絕異。江氏愼修改爲甑箅字。亦千慮之一失也。果是从畀、則不得反以薄歷矣。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2 pai2 [客英字典] bi1 [海陆丰腔] bi2 pai2 [梅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1 [宝安腔] bi1 | pai2

◎ 粤语:bei6 paai4

◎ 潮州话:bai5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eː
pe
𢔌peʔ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府移支A開支A平聲三等開口支A上平五支pie̯pǐepiepjɛpiᴇpiɛpiə̆bi1pjepie取魚竹器
邊兮齊開平聲四等開口上平十二齊pieipieipeipɛipeipeipɛjbi1pepei冠飾
𢔌并弭支B開紙B上聲三等開口支B上四紙pie̯pǐepjepiɛpɣiᴇpɯiɛpjiə̆bi3piexpyee竹器又卑篦二音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ꡎꡞ

bipi平聲

ꡎꡞ

bipi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𥱼皆來開皆來陽平開口呼pʰa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逋眉二支平聲
補委二紙上聲
必弊二寘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𥱼第十四皆解介陽平大桴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