纊
纊〔
拼音kuàng
注音ㄎㄨㄤˋ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20画
繁体部首糸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21画
异体字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一ノ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àng(ㄎㄨㄤˋ)

1、见“”。

UNICODE

纊字UNICODE编码U+7E8A,10进制: 32394,UTF-32: 00007E8A,UTF-8: E7 BA 8A。

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cotton; silk

康熙字典

纊【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康熙字典 纊

zidian.911cha.com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謗切,音曠。《說文》絮也。或从光作絖。《玉篇》綿也。《書·禹貢》厥篚纖纊。《傳》纊,細綿。《儀禮·旣夕》屬纊。《註》纊,新絮。《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註》綿也。

《集韻》古曠切,光去聲。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纊

纊【卷十三】【糸部

絮也。从糸廣聲。《春秋傳》曰:“皆如挾纊。”絖,纊或从光。苦謗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纊

(纊)絮也。玉藻。纊爲繭。注曰。纊、今之新緜也。按鄭釋纊爲新緜者、以别於縕之爲新緜及舊絮也。許則謂纊爲絲絮。不分新故。謂縕爲麻紼。與鄭絕異。从糸。廣聲。苦謗切。十部。春秋傳曰。皆如挾纊。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

说文解字注 絖

(絖)纊或从光。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ong3 [客英字典] kwong3 kwong5 [海陆丰腔] kong3 [梅县腔] kwong3

◎ 粤语:kwong3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ʰʷaːŋs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苦謗唐合去聲一等合口去四十二宕kʰwɑŋkʰuɑŋkʰuɑŋkʰuɑŋkʰwɑŋkʰʷɑŋkʰwaŋkuang4khuanghquanq絮也又細緜也禹貢豫州厥貢厥篚纎纊又作絖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ꡁꡧꡃ

khwangk'waŋ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合江陽去聲合口呼kʰua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苦謗十七漾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陰去絮之細者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