陑

拼音ér
注音ㄦˊ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8画
繁体部首阜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异体字 𨻢 𨼏笔顺フ丨一ノ丨フ丨丨フ丨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ér(ㄦˊ)

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永济县南。

UNICODE

陑字UNICODE编码U+9651,10进制: 38481,UTF-32: 00009651,UTF-8: E9 99 91。

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陑【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康熙字典 陑

911查询·新华字典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正韻》如支切,𠀤音而。《玉篇》地名。《書序》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傳》陑在河曲之南。《廣韻》本作𨼏。《集韻》或作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陾【卷十四】【𨸏

築牆聲也。从𨸏耎聲。《詩》云:“捄之陾陾。”如乘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陾

(陾)築牆聲也。从𨸏。耎聲。如乘切。六部。詩曰。捄之陾陾。大雅緜文。毛傳曰。捄、虆也。陾陾、眾也。度、居也。言百姓之勸勉也。登登、用力也。箋云。捄、捊也。度猶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按箋與傳不異。箋之投卽傳之居。詩之捄謂捊土。度謂投版中。然後乃築之登登然。則毛傳謂陾陾眾也爲長。許謂築牆聲、似非是。又其篆从耎聲、則與如乘切相去甚遠。依玉篇手部作捄之陑陑、則之韵而聲可轉入蒸韵。如耳孫之卽仍孫也。葢其字从𨸏、故許必云築牆以傅合之。而聲則或譌爲耎聲。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 粤语:ji4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njɯ同陾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如之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七之ȵʑiȵʑĭəȵiəȵʑieȵɨȵɨȵɨer2njirio上同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ꡔꡞ

Zhiri平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如支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陽平築牆聲衆多也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