鞈

拼音
注音ㄍㄜˊ ㄊㄚˋ ㄙㄚˇ
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5画
异体字 𩊆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丶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é(ㄍㄜˊ)

1、古代用皮革制的扩胸甲:“轻罪入以兰盾、鞈革、二戟。”

2、www.911chaxun.com

2、坚硬:“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

其他字义

tà(ㄊㄚˋ)

1、古同“”:“金鼓迭起,铿鎗闛鞈。”

其他字义

sǎ(ㄙㄚˇ)

1、古同“”。

UNICODE

鞈字UNICODE编码U+9788,10进制: 38792,UTF-32: 00009788,UTF-8: E9 9E 88。

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鞈【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康熙字典 鞈

www.911chaxun.com

《唐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𠀤音夾。《說文》防汗也。《玉篇》橐也。以防捍也。《荀子·議兵篇》鞈如金石。《註》鞈,堅貌。

《管子·中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三戟。《註》蘭,卽蘭錡,兵架也。鞈革,重革當心著之,所以禦兵。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𠀤音閤。義同。《集韻》或作䩡。

《集韻》悉合切,音趿。與靸同。

䶀古作鞈。註詳鼓部六畫。或作鞜。

託合切,音錔。本作鞳。或作𩌐䶀闒。詳後鞳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鞈

鞈【卷三】【革部

防汗也。从革合聲。古洽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鞈

(鞈)鼙聲也。鼙各本誤作𡔷。今正。司馬法曰。鼙聲不過闒。音義曰。闒吐臘反。劉湯荅反。闒卽䶀字也。投壷音義曰。○、鄭呼爲鼙也。其聲下。其音榻榻然。榻音吐臘反。榻亦卽䶀也。史記上林賦。鏗鎗鏜䶀。漢書、文選作闛鞈。郭璞曰。闛鞈、𡔷音也。此渾言之耳。鼙亦𡔷也。淮南兵略訓。若聲之與響。若鏜之與鞈。高注。鏜鞈、𡔷鼙聲。此謂鏜、𡔷聲。鞈、鼙聲也。从𡔷。合聲。徒合切。七部。按當依釋文吐臘反。

说文解字注 {[4D80]}

(䶀)古文䶀。从革。按革部有此字。別爲訓。後人誤移此增彼也。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ap7 giap7 [客英字典] giap7 [台湾四县腔] kap7 giap7

◎ 粤语:gaap3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uːb
kruːb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沓入聲一等開口入二十七合kăpkɒpkᴀpkɒpkʌpkəpkəpgekopkop防捍
古洽入聲二等開口入三十一洽kăpkɐpkɐpkɐpkɣɛpkɯæpkəɨpjiakrepkaep又公合切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家麻開家麻入聲作上聲開口呼sa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託甲九合入聲
古洽九合入聲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