泚

拼音
注音ㄘˇ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水部
异体字𣸆笔顺丶丶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丶一丨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ǐ(ㄘˇ)

1、清,鲜明。

2、zidian.911cha.com

2、出汗。

3、用笔蘸墨:泚笔作书。

其他字义

zǐ(ㄗˇ)

1、水,古水名,在长沙

UNICODE

泚字UNICODE编码U+6CDA,10进制: 27866,UTF-32: 00006CDA,UTF-8: E6 B3 9A。

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氵、此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

(1) (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清澈的样子)

(2) 同本义 [limpid]。

泚,清也。——《说文》

(3) 又如:清泚(清澈)

(4) 通“玼”。鲜明的样子 [bright]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诗·邶风·新台》

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宋· 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词性变化

〈动〉

(1) 冒汗 [sweat]

其颡有颡。——《孟子》

(2) 又如:泚泚(汗出貌);泚颊(汗流脸颊);泚颜(犹汗颜)

(3) 用笔蘸墨 [dip in ink]。如:泚笔(以笔沾墨)

康熙字典

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康熙字典 泚

zidian.911cha.com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𠀤音玼。水淸也。

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𠀤音此。義同。

《集韻》蔣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經》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泚

泚【卷十一】【水部

清也。从水此聲。千礼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泚

(泚)淸也。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爲玼也。从水。此聲。千禮切。十五部。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h3 [台湾四县腔] cih3 [梅县腔] ze3 [海陆丰腔] cih3

◎ 粤语:ci2

◎ 潮州话:徐余2(此)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heːʔ
sheʔ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雌氏支A開紙A上聲三等開口支A上四紙tsʰie̯tsʰǐetsʰietsʰjɛtsʰiᴇtsʰiɛtsʰiə̆ci3chiexciee水淸又千禮切
千禮齊開上聲四等開口上十一薺tsʰieitsʰieitsʰeitsʰɛitsʰeitsʰeitsʰɛjqi3chexcej水淸也千禮切四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ꡑꡞ

tshits'i上聲

ꡑꡜꡞ

tshʰits'ɿ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支思開支思上聲開口呼tsʰɿ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雌氏二紙上聲
此禮三薺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威偉畏陽上汗出貌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