狪

拼音tóng dòng
注音ㄊㄨㄥˊ ㄉㄨㄥˋ
简体部首犭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犬部
异体字 𧱁 𧳆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1、〔〕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泰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叫。”

其他字义

dòng(ㄉㄨㄥˋ)

1、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今作“”。

UNICODE

狪字UNICODE编码U+72EA,10进制: 29418,UTF-32: 000072EA,UTF-8: E7 8B AA。

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狪【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康熙字典 狪

911查询·新华字典

《集韻》他東切,音通。《山海經》泰山有獸,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訆。《註》郭璞曰:音如吟恫之恫。騈雅曰:狪狪,珠豚也。亶爰子曰:召慵狪,使先驅。《郭璞·狪狪圖贊》蚌則含珠,獸何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懷禍。患難無由,招之自我。

《集韻》徒東切,音同。本作𧱁。野彘。或作𧳆。慵字原从巾从庸,疑慵。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狪

侗【卷八】【人部

大皃。从人同聲。《詩》曰:“神罔時侗。”他紅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侗

(侗)大皃。此義未見其證。然同義近大。則侗得爲大皃矣。論語。侗而不愿。孔注曰。侗、未成器之人。按此大義之引伸。猶言渾沌未鑿也。从人。同聲。他紅切。九部。詩曰。神㒺時侗。大雅思齊文。今本作恫。傳曰。恫、痛也。按痛者恫之本義。許所據本作侗。偁之以見毛詩假侗爲恫也。

音韵方言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tʰoːŋ
tʰoːŋʔ
doːŋ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紅東一平聲一等開口上平一東dʱuŋduŋduŋduŋduŋduŋdəwŋtong2dungdung楊子法言云倥侗顓蒙
他紅東一平聲一等開口上平一東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əwŋtong1thungthung大也
他孔東一上聲一等開口上一董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uŋtʰəwŋtong3thungxthunk直也一曰長大他孔切四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ꡉꡟꡃ

thungt'uŋ平聲

ꡈꡟꡃ

tungduŋ平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他紅一東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陽平無知貌
偏旁部首查字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
四角号码查字
学习应用类查询